父亲,那一夜风雪烈
题记:再有几日就是岳云将军的生日,在他887周年的寿日来临时,特作此文!谨以纪念将军!!
我希望我用岳云将军的想法来写个关于父亲节和含其他内容的文章,写得有些匆忙,请坛里朋友原谅!
一
父亲,今夜就是除夕,那些爆竹声声不依几家欢乐几家愁彻夜不休,新年终的要来了。
父亲,在看见您也是在这大雪纷纷的夜晚,在这大理寺阴深的牢笼里。
父亲啊,您一头的发丝,也宛如天山之雪,在风中蓬乱?一身的囚衣,褴褛不槛,您消瘦已多,颧骨高突。唯有您的神情呵,仍然气定神闲。那一双虎目,在这黑夜里显得那么炯炯有神。颔首间,父亲,我看见了您的淡定、从容。
父亲,这小小的樊篱怎么能够困得做蛟龙?这赵家的庙庭还不是您几十年一肩挑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您十万大军在手,良将如云。如果您愿意,帅旗轻挥,千军万马齐发,城头变换大王旗,这江山也可让他易主。但是,父亲。您宁可这样选择,您是忠臣,您是大宋的脊梁。您背上被奶奶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也成为长江,成为黄河,永远流入您的骨髓,您的血液。您的心里时时铭刻着华夏处处的美好风景,铭刻着那些流离失所的大宋子民,那被掳君王的国耻家恨。“宜掏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人老巢),与诸君痛饮尔间。”父亲,您铿锵的语音仍然未落,这声音还在白山黑水回荡,河东、河北的父老乡亲还在翘首相迎您。但是,如今您却一筹莫展,锁在深牢,为阶下囚。您爱国忠君,舍生忘死,一次次浴血疆场,戎马一生。却搏来小人的陷害,换来这一身的囚衣。但是,就这样您仍然没选择冲出这樊篱的决定。反之,您修书与牛叔叔,万万不可举兵。您深深的知道,如若众将知晓,天下大乱亦。本就受战火其害的老百姓又要处於水深火热之中,又有多少家庭破?多少新坟添?多少枕边泪水飞?父亲,这些颠沛流离生离死别,您,是绝不忍看见。当很多年以后,父亲,有人会说您“愚忠”。但是,他们永远不知道,您忠的是国家,是民族是人民啊!“靖康耻,犹为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阕。”父亲呵,就是这些激烈着我。在这个时候,您我同囚大理寺,或者马上将引颈而歌。可是父亲,我一点也不后悔,绝无丝毫怨言。
二
“云儿,你爹爹叫什么?”“这还不知道?爹爹名飞,字鹏举。”“对!当年你爷爷希望你爹像大鹏鸟一样高飞,直上云天,做个有作为的人。可你知道,你为什么叫岳云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云助鹏飞呀!”奶奶大声说,“希望你像吉祥的云彩帮助大鹏展翅一样,将来也上战场助你爹一臂之力!”
父亲,当年奶奶与幼童的我对话犹如昨天。在那个时刻,我已在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永远的誓约:做个如同父亲一样顶天立地的好男儿,陪随父亲直上云霄!
我十二从军,夺随州,收三郡,战邓州,敢冠三军,一举成名。军中勇士纷纷叫我:赢官人。可是父亲,您在多次上报军功中,只字未提及于我。最后还是众将军为我鸣不平,您才上报一、二。就是朝廷已经下旨褒奖与我,您却再三推掉。而当我身处於刀枪林里, 浴血奋战的时候,您给我的命令是:不取胜,汝提人头见!每次的冲锋陷阵,您的儿子都是在最前面,每次最惊险的麓战我都是首发之将。那手提双锥,胯跨白马,英风四流,一身白衣素袍的小将让金兵闻风丧胆。父亲,那就是我。“铁俘图”、 ‘拐子马’,这些让金兀术的常胜武器,在您的运筹帷幄之下,在我身先士卒的攻击中,化为故国青云。
父亲啊,那些日子可在煮酒赏梅的时候,与众家弟兄同忆,乐哉!
三
父亲,我深深明白您的用心良苦。每每数立奇功,却大部分未被彰显。论功行赏,别人可以争,而我却不可以。大敌当前,别人可以退,而我却只能进万万不可退。父亲,我知道,您是在培养我的隐忍和甘于平淡,那些沽名钓誉那些骄奢淫逸,您知道:那是对于年轻人最大的敌人!戒其骄逸,心存高远,是您永远的教悔。在你的谆谆教悔中,我熟读兵书,涉及于春秋史书,最后渐有文才武学,成为既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又任背嵬军的领军,虽知这一文一武的职位是最获得主帅信任。张宪哥,虽然你追随我父已多年,成为他门下最有勇有谋的将军,也深得父亲信任。但是,我仍然叫你哥哥,就是在你的帮助下,在你的鞭策中,云儿才渐渐成长。十来年的同生死、共患难,、战友情、兄弟情, 已是深深相藏,永不磨灭。你深知我父之心,多年来不离不弃,追随于他。如有酒,今夜我们当同饮共醉,张宪哥,看来我们兄弟要做这一辈子的好兄弟了!哈哈~~~~~~
四
风波亭的夜好黑,这漫天的大雪怎么如此放肆?飘飘的雪花啊,不要模糊了父亲的眼,让他在好好的看看生他养他及他奋斗多年的土地。看看这个黑暗的朝廷,看清那些小人的嘴脸。“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左长啸,壮怀激烈”父亲,此时您是这样的心情吗?父亲,后人会还给我们一个公道,历史应刻画下今天的场景。
父亲,今夜是除夕。侩子手,请你将刀磨快,让小爷在一个痛快中离去,让我的血冲向那天!让这天空鲜艳如虹。那一刻,在奶奶慈祥的笑脸中,在娘亲温柔的怀抱里。我令山倒,我令水开路,我要让满野的黄菊永远盛开在我所踏之处。
鲜花丛中,白衣素袍的少年含笑而过!
父亲,那一夜风雪烈!!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左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为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阕。 壮志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抗金小将岳云
岳云(公元1120---1142年),相州汤阴(现在河南省汤阴县)人,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之子。他十二岁从军,跟随岳飞抵抗金兵,在战斗中勇猛无畏,屡立战功。后来同父亲一起被奸臣秦桧等人诬陷遇害。
威武的少年---岳云小的时候,长得十分健壮,力气非常大,父亲岳飞(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军事家卷)很喜欢他,除了教他读书以外,还带着他一起练武艺。那时候,北宋受到北方金国的侵略,战争不断,朝廷软弱腐败,一再退让。金国得寸进尺,非要把北宋灭亡不可。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投军去了。岳云看见父亲那英姿勃勃的样子,非常羡慕,心想:我长大了,也要去从军。此后,他更加用心练武。到七八岁上,他已经把刀枪棍棒各种常用兵器练得精熟。还学会了骑马、射箭。奶奶看孙儿这么有出息,很高兴,有一次特意把他叫到跟前问:“云儿,你爹爹叫什么?”岳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知道?爹爹名飞,字鹏举。”“对!当年你爷爷希望你爹像大鹏鸟一样高飞,直上云天,做个有作为的人。可你知道,你为什么叫岳云吗?”“这,不知道。”“云助鹏飞呀!”奶奶大声说,“希望你像吉祥的云彩帮助大鹏展翅一样,将来也上战场助你爹一臂之力!”岳云听罢,激动地说:“奶奶,孙儿一定记住您的话,练好本领,为国立功!”
不久,金兵占领了北方,朝廷转移到南方。岳飞成了抗金的重要将领,还派人把家属接到了南方。刚刚十二岁的岳云,坚决要求参军,随父抗金。岳飞看儿子有一身出众的武艺,长得又像十五六岁的小伙子那样壮实,就答应了。
岳云高兴地睡不着觉。他叫人打了一对几十斤重的铁锥,当作常用武器。这铁锥的形状是椭圆的,前端很锋利,样子有点像锤。后来一些小说和戏曲中,说岳云手使双锤,是不对的,铁锥不是锤,实际上是铁锥枪。
第一次上阵
岳云刚刚参军,就赶上了一场大战。金国四太子兀术统率大兵南侵,在汉奸李成引导下渡过长江,把南宋皇帝宋高宗赶到了茫茫无际的大海之上。但是,金兵不能压服广大受侵害的人民。人民组织民兵、乡勇,处处截击金兵,烧营夺粮,营救被俘军民,搅得金兵心神不定。再加上北国的金兵,不服江南暑热,又害怕孤军深入,被宋兵截断了退路,兀术只得下令,带上掳掠的百姓财物,退回江北。
当时岳飞正屯兵宜兴(在现在江苏省),他断定兀术要渡江北撤,就把军队埋伏在建康东北的清水亭,准备截击北撤的金兵。他叫儿子岳云到先锋张宪军中打头阵。这一天,金兵大队人马开来了,随军还押着大量掳掠来的汉族百姓。岳云头一次看见耀武扬威的金国大军,恨不得头一个冲上前去,拚一个你死我活。正当晌午,金兵到达清水亭,停下休息,埋锅做饭。他们刚架上锅,就听风山林中三声炮响,岳家军出其不意,铺天盖地杀来了。岳云杀贼心切,抢先跳上战马,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冲去。没想到冲得太猛,战马在冲下山坡的时候,收不住前蹄,竟然一个前扑,把他摔了下来。岳云被摔得鼻青脸肿,等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看,别人早冲到前边去了。被打败冲散的金兵,没命地向江边跑去。岳家军紧追不舍,杀死许多来不及登船的金兵。岳云跟在大队人马后边,也追到江边,可已经没他杀敌的机会了。清水亭一战,岳家军大获全胜,乘胜开进了建康城。岳飞召集众将,一一论功行赏之后,他突然压低声音叫道:“岳云!”岳云慌忙跨前一步,“末将在!”“岳云,这功劳簿上面怎么没有你的名字?”岳飞问。“末将杀敌心切,纵马下坡时,马失前蹄,把末将跌翻,因此未曾立功。”岳飞一拍桌子,大声喝斥:“面对强敌,你就是这样去作战吗?你临战不进,坏我军威,该当何罪?”岳云如雷击顶,大惊失色,张着嘴说不出半个字来。帐下诸将一片肃然。张宪头一个出来,为自己的部将求饶:“小将军年方十三,听见进军号角争先冲锋,精神委实可嘉。纵然不慎落马,仍然徒步追杀敌寇,望将军饶他这一次。”大将王贵也高声说:“小将军临敌不怯,落马摔伤,不记功也就罢了,怎么还犯了罪了呢?”众将一一求情,岳飞这才传下话来:“冲锋陷阵,要的是手刃顽敌。如果人人都像岳云,未曾交战就落马受伤,那怎能消灭金兵,光复国土?念他年幼,初临战阵,众将又为他求情,且饶他一次。下次再犯,决不宽恕!”岳云咬着嘴唇,一声不吭。他把这次教训牢牢记在了心里。几年里,他参加了许多次战斗,终于成了一名少年将领。连金兵都知道,岳家军里有个勇猛善战的小将岳云。可岳飞一直没有为儿子请功。
夺随州
当时,在中原一带,有一个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大齐”,“皇帝”刘豫是个汉奸。1134年,刘豫派出十万伪军,一连攻陷了南宋的襄阳府、唐州、邓州、郢州、信阳郡等六个郡(在现在湖北、河南两省)。南宋朝廷危在旦夕。当时岳飞驻兵鄂州(在现在湖北省的武昌),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立刻起兵,要收复襄阳六郡。岳家军初战告捷,夺回了郢州。接着再战得胜,光复了襄阳府。岳飞又命张宪率军进攻随州,岳云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守城的王嵩仗着城墙高,壕沟宽,坚守不出。张宪见出师不利,久攻不下,只得向岳飞请求援军。
这一天,援军到了,张宪、岳云一看,只是岳飞的“副使”牛皋将军一个人。张宪急得直拍大腿,岳云也很着急。牛皋却微微一笑,说出了一条妙计。岳云和张宪这才松了口气。再说王嵩被围在随州城,也是惊魂不定,日夜盼望援兵来救。这天晚上,守城的将校来报:城外宋营起火,杀声四起。王嵩快步登城,远远看见宋营火光连天,听见战鼓震地,以为是援兵已到,趁夜烧了宋营,不禁喜出望外,当即下令:全军出城,夹攻宋军。王嵩率军风风火火出城不远,忽听背后一片杀声。一支人数不多的精兵,从黑暗中杀出,为首的一员白袍银盔的小将,手持双锥,正是岳云。岳云不顾前有王嵩的大军,后有守城的兵将,挥舞双锥高呼:“休要管那王嵩,快,抢城要紧!”守城的伪军还没来得及拽起吊桥,岳云竟一个人抢先杀进城去,双锥左砍右砸,伪军纷纷倒地。他又不顾一切地冲上城门楼,对随后冲进的士兵下令说:“关紧城门,拉起吊桥,不让王嵩进城!”王嵩已经知道中了计,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背后的伏兵能那么快地占领城池。等到他把军队调转过来,杀回城边的时候,只见城门紧闭,城楼上,一位小将军威风凛凛地站立着。王嵩知道这城是夺不回来了,慌忙夺路逃窜,又被张宪和牛皋带领的宋军截住。张宪跃马挺枪,把王嵩从马上揪下,重重摔在地上。宋兵一拥而上,把这贼将活捉了。
庆功会上,岳飞对牛皋说:“牛将军去随州,只用了一天工夫,就拿下了城池,应记头功!”牛皋说:“城是岳云夺的,王嵩是张宪将军捉的,功劳应记在他们头上!”岳飞只给牛皋、张宪报功。这一回,牛皋、张宪以及众将都不答应了。牛皋对岳飞说:“岳云第一个登上敌城,立下头功。你们虽是父子,可岳云也是宋将,立此大功不报,恐怕众将不服。我也不服!”“对!”众将齐声说。岳飞这才同意给岳云报功。
勇冠三军
襄阳六郡已经收复了三郡,岳飞就准备收复邓州。金军和伪齐政权得到消息,忙派出援军到邓州,驻扎在邓州城外,抵挡岳家军。敌将高仲进守邓州城,打算死守。岳飞派牛皋、张宪等率大军攻打城外驻军,让岳云带一支人马攻打邓州城。岳云指挥士兵架着云梯,一个个奋勇登城。城上的擂木滚石像雨点一样砸下来,一架架云梯被推倒、砸坏,许多士兵都牺牲了。岳云急了,翻身下马,一边喊着,一边跟着一架云梯冲到城墙底下,然后攀着云梯,向上急登。攻城的将士看见他带头攀登云梯,一个个精神百倍,高呼着:“跟随着赢官人,杀呀!”“官人”是人们对男子的尊称。将士们称岳云为“赢官人”,就是说他每战必胜,跟着赢官人,绝不会打败仗。岳云右手握着双锥,左手扶着云梯,奋力攀登。只见那双锥在头上左右推挡,把敌人投下来的木石隔向一边,岳云一口气登上了顶端,两个伪军刚刚伸手想推翻云梯,岳云的双锥横着砸来,四只手臂同时被砸断。岳云奋力一蹬,终于第一个跳上城头。伪军看一个个宋兵紧跟岳云翻上城头,哪里还敢恋战,一哄散去。高仲发现了这边的情况,挥舞着大刀扑来。岳云大喝一声,舞着双锥直取高仲。高仲一眼看出眼前这位小将是夺取随州的岳云,心头一阵哆嗦。他又想抵抗,又想逃跑,稍一犹豫,岳云的双锥抡了过去。只听“铛”的一声,高仲的大刀被震飞了。还没等他明白过来,已经成了岳云的俘虏。
夺取邓州之战,岳云再次第一个登城,又立头功。从此,“勇冠三军”、“赢官人”成了他在军中的美称。岳家军乘胜追击,襄阳六郡全部收复,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大显身手
后来岳云又参加了多次战斗,在战火的磨练中,他越战越勇。当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是威震敌胆的青年将领,成了岳飞的得力助手。
1140年春天,兀术又率金兵大举南侵。这一次,他出动三千多“铁浮图”和一万五千多“拐子马”,直奔岳飞驻守的郾城(在现在河南省)杀来。“铁浮图”是兀术的亲兵,又叫铁塔兵,士兵头戴铁盔,身穿厚甲,刀枪很难穿入。“拐子马”是精锐骑兵,每三匹马为一组,用绳索连在一起。在这次以前,金军用“铁浮图”和“拐子马”,打了不少胜仗。岳飞早已有破敌的办法了。这一天,两军在郾城城外相遇了。岳飞命令岳云说:“你先上阵,就是战死,也要打下敌兵的威风来!”“遵命!”岳云高声回答,立即上马率兵冲上前去。这一仗,直打得天昏地暗。金军的“铁浮图”拚死向前,岳云按照父亲的主意,让士兵用事先预备好的钩子把敌兵的铁盔钩下来,再用弯镰对付。岳云的双锥上下飞舞,左右冲杀,浑身溅满了敌人的血迹。他牢记父亲的嘱咐,拚死作战,经过几十回合,终于打败了敌人的先锋部队。兀术又派“拐子马”上阵。岳飞早有准备,让步兵用砍刀专砍马腿,一匹马倒了,另两匹马也不能前行。敌军的阵脚顿时大乱。岳家军趁机冲杀,岳云也再次上阵,杀得敌人大败而逃。金兵的“铁俘图”和“拐子马”第一次在岳家军面前,吃了败仗。兀术急得直流眼泪,说:“我自起兵以来,都是靠‘铁塔兵’和‘拐子马’取胜,今天算彻底完了。”郾城大捷以后,岳飞对岳云说:“兀术吃了败仗,定不死心。我料他必然去攻打颍昌。我给你一支人马,你赶快去增援守在那里的王贵。”岳云赶到颍昌,兀术果然带兵打来了。岳云率领八百骑兵为前锋。在城西十几里长的阵地上,双方从早晨打到正午,杀得难解难分。岳云身上的战袍和骑的马,都被敌人的血染红了。猛一看就像一个血人血马。最后,金军丢下好些尸体,狼狈而逃。
受屈惨死
岳云从十二岁起从军,转战十年,出生入死,为国为民建立了功勋,真是一名令人起敬的少年将军。然而,他没料到,在南宋朝廷里,早有人打岳家军的坏主意。卖国贼秦桧一直想和金国讲和,对岳飞的抗金恨得要命。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也不支持岳飞。秦桧先撤了岳飞的职,把他调回后方,接着就让人造了一个无耻的谣言,说:“岳飞的儿子岳云,替父亲抱不平,要造反。他写信给大将张宪,让他起兵反叛朝廷。”岳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和张宪一起被抓了起来。一个刚刚成年的小将,竟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在狱中,他坚决不肯承认要谋反,被打得遍体鳞伤,可他并不屈服。
1142年初,民族英雄岳飞被害死,小将岳云和大将张宪也同时被斩首。直到多少年以后,他们的冤情才被弄清,得到平反。
现在,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下,有一座岳王庙。岳飞和岳云的墓就在这里。墓的四周古柏森森,人们永远怀念这两位英雄父子的业绩。
此帖06-19-2006 被 逍遥白衣 编辑转自.http://bbs.dvxj.com/showthread.php?t=8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