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岳飞网·微信秒登录

电脑版尽能领略岳飞网的风采岳飞网公众号、抖音期待您的原创作品“岳飞网交流中心”不能登录,请加微信13907371163及时沟通解决
查看: 312|回复: 0

這個陝西大荔縣人命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复制链接]
岳崇才 发表于 2019-10-4 05:5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陕西大荔县人,命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近,走上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国旗,听到“我和我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曾经也叫做“神州”“华夏”“中原”“中土”等,如今,我们的国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个称呼,是一位陕西渭南大荔县人取的。

一:整整130年前,也即1889年,腐朽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无数仁人志士都想给它来上一刀,祝它并助它早日翘翘。

这一年10月,在大荔县朝邑镇仓西村张家,一个婴儿降生了,家人为其取名奚若。他就是大清王朝的一个重量级补刀者。

大荔县,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东部,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此地黄、洛、渭三河汇流,是三秦文化荟萃之地,秦腔的起源地之一。

张奚若生长在一个富绅家庭。张家做药材生意,开有中药铺,奚若父亲还担任过朝邑县商会的会长。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家庭经济基础,小奚若才得以饱读诗书,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8岁那年,张奚若考入位于陕西省三原县的宏道书院。这是陕西最早成立的新式学堂之一,而且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嘉靖时期。

在这里,张奚若和吴宓相遇了。是的,没错,就是后来成为民国风云人物,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吴宓。

吴宓是陕西省泾阳县人,比张奚若小五岁。他们成为同学,在这里共同读书,一起成长,一起走向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在书院,张奚若读到了很多新书,接触了很多新思想,一颗革命的火种,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彼时,列强环伺,尤其是甲午战争后的日本,暴露出了更大的野心,国民反日情绪日益高涨。

19岁那年,张奚若带头赶走了两名日籍教师。也因此,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前往上海。

二:在上海,张奚若结识了诸多革命人士。如陕西老乡,同时也是自己学长的于右任,以及后来成为自己老丈人的杨西堂。

于右任无需介绍,杨西堂,陕西人也不该忘记,他创办过秦腔科班易俗社,并担任首任社长,该社历经百年,影响深远。

在一帮陕西老乡的引导下,20岁的张奚若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当时,同盟会在陕西的负责人是井勿幕。他看小伙子瓷实,上来给张奚若派了一个大活:去日本一趟,路费报销。

张奚若前往日本,他的职业是代购。不过,他代购的东西既不是马桶盖,也不是电饭煲,而是听起来能把人吓死的违禁品——军火。

没错,他们要造反。

正当张奚若在日本秘密采购军火之际,武昌起义已经迫不及待地爆发了。没能赶上起义的第一波,被湖北人抢了先,张奚若和一帮陕西老乡很是遗憾。

不过,张奚若并没有灰心。不久之后,他便二赴日本,将军火成功运到了陕西。

回到陕西后,张奚若继续为同盟会在陕西开展工作,供职于新成立的革命政府。

后来,同盟会把他派往武汉,和黄兴对接。可是没想到,走到河南时,他被清军抓住,在号子里关了两个多月。

也是时运好,很快,革命军打到南阳,关押张奚若的县衙,从知县到衙役都跑光了,张奚若因此得救。

一直在革命第一战线折腾的张奚若,吃到了苦头,也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为此,他觉得自己应该像其他海归一样,也出去镀一身洋装,尝尝咖啡的味道。

1913年7月,张奚若赴美留学。两年后的秋天,他正式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攻读政治学。

彼时,在哥大有一批中国留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胡适、陶行知、宋子文、孙科、蒋梦麟、金岳霖、徐志摩。

在哥大求学五年后,张奚若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25年,张奚若载誉回国,此时他的学问和学术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在教育部顺利谋得了国际出版物交换局局长的职位,后出任高等教育处处长等职位。

1929年8月,张奚若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请,成为法学院政治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陆续南迁,几经辗转来到云南组成西南联大,张奚若出任联大政治学系主任。

在联大,他们不问西东,却十分关切家事国事天下事,一起写就了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一幕。

三:从1937年日寇进犯北平,到1945年日军投降,北大清华在外流浪了8年。当师生们迎来胜利的喜悦时,却发现内战风云密布,向东北眺望着已经没了日本兵的北平城,他们却不能坦然返校。

1946年的一天,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汇聚了六七千师生,张奚若站在中央,发表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

他说:“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

演讲中,他形容国民党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最后,他甚至声称,“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

1949年6月21日,蒋氏国民政府气数已尽,新的政权将要诞生。为政治协商会议打前站的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张奚若应邀出席。

会上,讨论了许多关于建立新国家、新政权的具体问题,国家的名称,当然是排在第一位。

有人说,中国是时候彻底告别独裁时代了,国名应该体现“民主”,所以可以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也有人在“中华民国”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人民”,提议叫“中华人民民国”。

对此,张奚若则表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综合大家的意见,他觉得应该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个月后的十一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举行,会议采纳了张奚若的意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国名,写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有资格为国命名的人,当然足以被新政府委以重任。建国后,张奚若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

此外,他还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此后的几十年里,张奚若一直处于一种亦官亦学的状态。政治学出身的他,似乎要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四: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张奚若是个猛人,一个20岁就敢跨国走私军火造反的人,一生中注定会不断“开炮”。

早在国民党当政时期,他就敢直接批评国民政府,甚至当面指责蒋介石。而建国后,张奚若的脾性依旧不改。

1952年9月,建国后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辞任,张奚若继任。(插话:马叙伦是最初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人)

据《百科知识》2005年3月下半月号记载,1957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一场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运动开展前,邀请了诸多民主人士开展座谈会。会上,张奚若对当时的政府工作做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否定过去,迷信将来”的十六字评价,诸座皆惊。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参加座谈会的很多人,后来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而“开炮”火力甚猛的张奚若,幸运地没有遭受太大冲击。

此后的日子里,张奚若依然活跃在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直至1973年7月18日于北京去世,享年84岁。

张奚若的一生,历经清末、北洋、民国、以及他亲自提议命名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从武装起义到革命,再到办教育、从政,仿佛一幅与时代沧海桑田共变幻的动态画卷。

回看张奚若出生并出发的大荔县仓西村。2014年,该村与邻村会龙合并,当时的议事者联想到张奚若是仓西村人,便把张奚若的“奚”加上了三点水,取黄、渭、洛三河汇聚之意,将新村命名为仓溪村。

张奚若,如大河般波澜壮阔一生后,又若一条小溪,流回故乡。

人生是一场轮回,历史是一段兴替。站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回望过去,才能真正体会这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IMG_20191004_05192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4-19 18:34 , Processed in 0.1430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