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岳飞网·微信秒登录

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诞辰921周年岳飞网公众号、抖音期待您的原创作品“岳飞网交流中心”不能登录,请加微信13907371163及时沟通解决
查看: 941|回复: 9

宛福成:家文化研究:现状、出路

[复制链接]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家文化”分为“单元家文化”和“多元家文化”。“单元家文化”也叫“家族文化”,是某一个家族或姓氏的文化。“多元家文化”是众多家族或姓氏的共有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家文化研究”是“家文化实践(宗亲活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1  “家文化研究”现状
1.1  不具备“学科”地位。尽管人们认为“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但是,按学科分类,她却没有一个社会认可的“类名”。由于没有“学科”地位,难以构成“学术”,也难以成为文化人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活动也就与政府基金项目无缘,加上成果与学术职称评定无关……等等因素,导致文化人对此无暇顾及或敬而远之。现状就是,家文化研究有“热潮”,但仍然处于民间式、自发式、松散式、爱好式状态。

yue 发表于 2018-11-29 09: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感谢您关爱《岳飞网》,希望继续发表更多更优秀的帖子,此帖我们的版主和网友已经开始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研究人员少、理论成果少。全国专事“家文化”研究的人数,虽无具体数据,但总量并不乐观,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元姓氏文化研究”者。跨姓氏的“多元姓氏文化研究”者就更少了,导致通论性的理论著作十分稀缺。目前,主力人员多是70前。40后和50后之中,中小学老师就是文化人了,主要是整理本姓文化和修谱。这批人是共和国历程的见证人,饱经沧桑,是新中国第一代家文化研究者,历史功绩十分巨大。60后赶上的恢复高考,一些受到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加入了研究队伍,但因公职在身,研究多是处于业余爱好层面。
1.3  单兵作战多,团队合作少。各姓氏都有本姓文化研究者,由“爱好”引发族人关注,进而成为本姓文化研究主力军。有正事儿的宗亲组织,会以立项资助的形式,促进本族历史的挖掘和整理。但这样的宗亲组织实在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个人研究”。即使同一姓氏的各位研究者,“合作研究”的也不多。目前有一批“多元家文化”研究者,而研究行为也都是“个人行为”,几乎没有“团队攻关”。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信息与资料不能共享,重复研究而浪费人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1.4  个别研究出现畸形。某些“单元姓氏文化研究”已经进入误区,有些研究成果,缺乏历史观和辩证观,结果把家族研究分裂了。有的还动用DNA验证,用“考古学术”较真“血缘”,完全忽视了家文化的“求和”本质属性,在“大方向”上出现了问题。还有“钻牛角尖式研究”,死盯谱书一行字,缺乏文化大背景思考。等等。家文化研究,更多地带有“个人情怀”属性,一些“内刊”也带有较多的“自我欣赏”语调,而且伴有“瞎研究”。如为文学作品中荡妇人物“平反”,或为本姓史上坏蛋当“辩护律师”……等等。这些“瞎研究”不单纯是文化素质问题,价值取向出现了扭曲。当然这是极其个别的,权当笑料。
1.5  曲高和寡,无奈退出。文化研究是很严肃的雅事,但最终还要落到实处——宗亲活动。宗亲活动是方方面面的,文化人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在“赚钱是硬道理”的时段,族人对家文化的需求还没到渴望地步。相当数量的宗亲组织“以钱定职”,无形之中排斥了文化人。还有个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识字人,时不时地发出商榷甚至人身攻击,也伤害了文化人的自尊。在文化人心里,研究成果就是孩子,也希望大家都喜欢。但事实是,即使你以成本价卖书,认购者也不多。这是一件倒贴的事儿,如果经济条件不富裕,再加上家属的不同意见,好事往往泡汤。很多难得的文化人,因种种原因退出了家文化研究领域,实在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2  “家文化研究”出路
2.1  大师出面,构建学科体系框架。由学术大师提笔,构建“家文化”学科体系框架。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完全是开拓性的,短期内难见成效。但是,这是战略需要,不可忽视。目前有力的理论依据是,第一,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和“家风”;第二,总书记强调学校不能培养出数典忘祖的人;第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要求把家风建设提到制度层面。第四,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眼下喜人的形势是,主流媒体加大了对家风的宣传。可以预见的是,家风教育不仅要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也要成为大中小学国民教育的“公共课”。不久的将来,也会有统编的《家风教育读本》面世。家文化正在迎来春天,也是构建学科框架的好时机。同时,争取在民办职业教育中适时切入,设立相关专业或科目,让家文化成为国学体系中的一个名正言顺的类目学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2.2  整合人力资源,编写教材和工具书。无论是家文化理论著作,还是宗亲活动教案书籍,目前市面上可以用不多来形容。北京王大良、郑州魏怀习、常州朱炳国等诸位先生,在这方面都有建树,也有著作出版,但发行量都不大,主要是社会整体对家文化认识不到位。与此并行的是,很多做家族事务之人,没有参考读本,完全凭经验和想当然处理族务,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根本不需要学习。时下宗亲活动乱象丛生,与缺乏理论学习和指导,有直接关系。指导宗亲活动的书籍,还有很多空白。比如,研究家族史,首先要看懂旧家谱中的古文序言,如果有一本《家谱辞典》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著书立说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最好是团队攻关,汇集各姓氏专家的智慧,见效就会快些。目前全国各姓氏文化研究人员,基本处于游击状态,资源整合十分必要。谁来整合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出面,最为妥当。此二会均为正规的国家级协会,自身也拥有一定数量的各姓氏文化研究会员。选题和立项,可以广泛征求各姓氏意见,项目可以招标也可以指定。总之,大家盼望有权威协会出面张罗这事儿。再在,修谱公司含家谱馆,也可以考虑商业运作,各姓氏宗亲组织给予全力配合,好事必成,造福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2.3  培训常态化,培养接班人。这是目前见效最快的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最有远见的措施。没有高质量的理论队伍,必然产生低质量的宗亲活动,随之而来的负作用就不必多说了,所以政府要监管你。培训内容是很多的,不单单是专业理论,还包括政治理论,如党的方针政策、相关法律制度等等。无论是理论研究或是学术探讨或是宗亲活动实践,凡有悖于国家和民族大政方针的,都将走入死胡同。可以办修谱班、会长班、基础班、提高班……等等,只要不搞会议经济,各姓氏宗亲组织都应该积极响应。炎黄会和促进会,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修谱公司也可以主攻修谱班。九亲公司去年开始免费培训,而且是到当地培训,专门指导怎样修谱,同时也能发现潜在客户。这是一举多得的善事。家文化、天下谱局、家谱国际等公司,都具备相当的实力,有条件在培训方面有所作为。培训要常态化,不能偶尔搞一次,所以最好由炎黄会和促进会策划操作。此事是双方互动行动,更需要各姓氏宗亲组织积极配合支持。培训的重大意义不在解决眼前问题,而是在于培养接班人。每个姓氏都有大量的50岁以下的关心族务的年青人,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虽然大多处于立业阶段,但未来还是他们的。他们的长处就是文化功底好、电脑应用技术水平高、精力充沛,只要不影响他们的主业,一个有远见的会长就应该派他们出来学习。其实,这事儿被很多会长忽视了,倒是应该先办一个会长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2.4  利用网络,开展互助。现代技术网络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遗憾的是很多宗亲组织负责人,不仅不会QQ,还不会微信,更谈不上驾驭网络了。不能与时代同步,必然被时代淘汰。令人欣慰的是,一大批80后加入了宗亲事务行列,有的寻根、有的编谱,实乃家族之幸!更可喜的是,有不少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文化人,也加入了家文化研究行列。网络的好处就是,方便了交流和信息分享。很多无私的好人,把自己的收藏分享给大家,把自己经验分享给大家。很多人在QQ群和微信群,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能,减少了弯路。目前,炎黄会和促进会都建有自己的业务微信群,修谱公司也有微信群,还有一百多个以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私人微信群。群内不乏学术大师和高人。这些,对家文化的研究与同仁相互,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一个QQ群叫《姓氏历史与家族实务》(574082740),群文件中有630多个文件,都是姓氏文化研究必备的数字化书籍,而且以古籍居多,可以自己下载保存。还有一个微信群叫《修谱免费指导团队》(群主微信号13624490456),群里有各姓氏几十位经验丰富的修谱专家,指导生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修谱的平台,也是一个善心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名翔 发表于 2018-11-29 0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总之,家文化研究虽然有许多令人着急之处,但前景十分美好。尤其是发达的网络技术,让很多以前不可想象的事情,成为现实。家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是忠孝文化,是爱心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理论研究,固然不需要千军万马,但却不能脱离亿万大众。根植于民的家文化,需要理论升华,需要志士奉献,需要合力促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如礼 发表于 2018-11-29 0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翔宗亲转的关于家文化帖子很有实用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3-29 13:41 , Processed in 0.1620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