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岳飞网·微信秒登录

电脑版尽能领略岳飞网的风采岳飞网公众号、抖音期待您的原创作品“岳飞网交流中心”不能登录,请加微信13907371163及时沟通解决
查看: 2373|回复: 5

武穆忠魂重西湖

[复制链接]
岳建良 发表于 2012-12-9 15: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浙江频道2012年12月5日发表一组“人文杭州系列专题”文章,特转来供宗亲们阅览交流。

正中是岳飞墓,右侧长子岳云墓.gif
正中是岳飞墓,右侧长子岳云墓

忠烈祠内高4.5米的彩色岳飞像.jpg
忠烈祠内高4.5米的彩色岳飞像

“尽忠报国”照壁.jpg
“尽忠报国”照壁
碑廊主要为岳飞的诗词、奏礼以及历代重修的碑记等_副本.jpg
                碑廊主要为岳飞的诗词、奏礼以及历代重修的碑记等
武穆忠魂重西湖
张丽玮

打开西湖游览图,便可看到如繁星般的人名点缀在西湖边,这中间大多是名人墓,相较其他景区,这些墓并不算热闹,唯独一处是个例外,那就是——岳飞墓。

前往岳庙时正值初冬,瑟瑟冷风吹得人手脸生疼,沿北山路一路行来,旅游淡季西湖边的游人并不多,但正对着西湖的岳庙入口前人们却排起了长龙。

进入岳庙,我径直来到岳王墓。这里的石碑,经历八百多年的风雨已经斑驳,碑底座图案已难以辨识,唯独“宋岳鄂王墓”几个大字仍能彰显出主人的豪迈与霸气,让人啧啧惊叹。从字漆的新旧来看,似乎是最近才补过,想来这几个最能体现岳武穆英雄气的字,人们是不会让他黯淡下去的。

一说起岳飞,就不得不提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这么有代表性的东西在岳庙自然少不了。果然,在碑廊处就看到了这首熟悉的词,身边的一位中年游客更是现场大声吟唱,让人不觉心潮澎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唱词余音绕梁,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充满春秋家国恨的悲情时代。

当时宋金交战,郾城、小商河和颍昌接连告捷,金兵溃不成军,眼看着岳家军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可就在这即将迎来胜利的关键时刻,昏君佞臣的“十二道金字牌”命令,致使岳武穆“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骤雨刚刚停下来,顾不上道路湿滑,岳飞独自一人凭栏登高,望着远方被金兵侵占的国土,他的心情是如此急切,甚至已做好誓死的决心来夺取胜利。然而摆在他面前的事实是自己一腔报国之志却得到当头棒喝,唾手可得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战败的敌人。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人怒发冲冠,郁结于心?英雄只能对天长啸。

班师途中,岳飞怀着满腔悲愤,疾呼:“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或许他也冥冥有种预感,他的抗金战斗,到此将会中断。果然,前方等待他却是“莫须有”的罪名,岳氏父子最终在风波亭遇难。

但人们深知,英雄蒙难,是为国受难。

从十五六岁参军抗金的一名小兵,到后来成为拥兵十万的将军,岳飞的抱负一直没有变,那就是“还我河山”。

还记得绍兴八年的秋天,金熙宗派遣使臣携带“国书”到南宋议和。当时朝中一片混乱,丞相秦桧双手赞同议和,而岳飞则坚决反对。以他多年与金对抗的经验看,这是金人的缓兵之计,并痛斥了丞相的叵测居心。但宋高祖仍坚持议和。岳飞失望之极回避皇帝的召见,并以眼疾为由,提出“乞归田野”的请求,然宋高宗怒斥未允。岳飞的极力劝拦终无用,宋高宗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与金达成了议和。高宗坐在自己的龙椅上舒心的想“这下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颁下大赦诏书,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安抚岳飞。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一一回绝。在这个的问题上,岳飞始终坚持自己保家卫国的立场不动摇,为了国家社稷敢于同高宗唱反调,勇于承受天威,而不是一味的屈膝卑弓,唯高宗马首是瞻。

人们更知道,英雄蒙难,是为民受难。

曾有人问岳飞纷乱的世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岳飞答:“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憎死,不患天下不太平”。他为了实现目标是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建炎三年,敌将王善、曹成、孔彦舟集结了五十万人,卷起一地尘土,直逼南薰门。此时岳飞身边只有八百士兵。面对敌我如此大的差距,士兵们退缩了,觉得这是以卵击石,根本没有赢的可能。唯独有岳飞从人群中站出来,主动率队出列破敌,冲进敌营,斩敌头颅,乱其阵脚,最后竟然取得了胜利。正是有这样不畏死的魄力,以及冷静的头脑,他带领的岳家军在金军中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屡次收复失地,保护着百姓。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岳飞治军严谨的体现。岳家军规有这么一条:“损坏庄稼,取人财物,买卖不公……斩!”有一次,曾有一士兵因束马革的绳索断了,路过村庄时顺手在百姓家墙头拿了一缕麻绳用来捆马革,岳飞知晓后,立刻下令将该兵士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在那个年代,也曾有很多军队号称不扰民,但真正能做到不食百姓一粒米,不拿百姓一寸布的军队恐怕只有岳家军这一支了。正因如此,岳家军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四野欢迎,“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人们还知道,英雄蒙难,实为人祸。

岳飞在外征战,家中的宋高宗同秦桧却一直想议和,当大金提出要议和必须除去岳飞不可的时候,秦桧毫不犹豫了开始布局陷害岳飞的奸计。他先唆使当时的监察御史万俟卨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上面列举了岳飞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诸多“罪名”。岳知此事后,为除去高宗猜疑,主动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但这仅仅是个开始,秦桧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勾结了另外一个人——张俊。张俊对岳飞怀恨妒忌已久,两人一拍而合,再次上奏折诬告岳飞手下张宪占据襄阳,想发动兵变,助岳飞夺回兵权黄袍加身。这犯了一个帝王的大忌,高宗看后立即下令逮捕岳飞大理寺受审。奈何岳飞为人坦荡,竟找不出任何把柄。就在秦桧不知所措的时候,妻子王氏“缚虎容易放虎难”的话就成了压死岳飞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元1142年元月的一个夜里,年仅三十九岁的抗金英雄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牢里被害牺牲。

皇帝昏庸,西湖这一波碧水可如明镜,百姓们仇恨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到了极点,为表达对这四人的痛恨,以铁炼制成四个人像跪于岳墓前,供人唾骂。如今墓门两侧的铁人身上锈迹斑斑,坑坑点点毁坏十分严重,据说铸造时间并不是很长,只因人们太过痛恨这四个恶人,时常踢打、吐痰来宣泄心中的憎恶致使毁坏过于严重,历朝已经经历八次修毁、九次重铸了,也就有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这脍炙人口的一句诗。

时光荏苒,八百多年过去了,英雄早已化作栖霞山下的一缕忠魂。让英雄能天天看着大好的湖光山色,这是老百姓还英雄的一份情。而以妩媚闻名的西子湖也因此添了一分英雄气,让人们始觉了西湖之重。

忠魂有幸,湖山有幸。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2-12-9 15: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吟清白在人间
吴楠
密林深处于谦墓格外幽静,工作人员会定期打扫一番

      自小,心中就特别崇拜两位英雄,一位是南宋第一忠臣岳飞,另一位就是明朝第一廉吏于谦。

来杭州后,由于岳庙离住的地方很近,已去过多次,而于少保,虽知道他也葬在杭州,却由于一直觉得他的墓较偏远,从未拜访过,久之,心里不免有些亏欠。

一日,偶然路过杨公堤时,忽见岔道口有块枣红色的指示牌:于谦墓,勾起了我对英雄的愧疚之情。当即改变了行程,前往于谦墓。

到了目的地一看,心里顿觉更加惭愧。

于谦墓祠其实算不得偏僻,从杨公堤岔进三台山路,走不多远便可看到于谦祠。向周围打量了一番,不远处就是花家山庄,自己曾多次和朋友在这里喝茶谈天,竟没有一次绕个弯过来拜访,实是不该,心里对英雄的这份歉意,就更重了。

于谦祠始建于明朝,现在这个“于忠肃公祠”是在清同治八年翻建的。康熙年间,祠内一角挖了一口小井,名为“忠泉”,至今井水仍清可鉴人。

入了照壁,便可看到祠堂共有前殿、正殿、后殿三进,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虽显简陋,却不失庄重。正殿正中有一尊于公塑像,上悬一题曰“丹心抗节”的匾额,下面就是于谦传唱千古的《石灰吟》: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英雄从17岁开始便铭刻在心的誓言。

在家族熏陶下,幼年的于谦饱读诗文,对贪官的鄙薄和对清官的仰慕跃然纸上,写下了“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的诗句,讲的是唐朝宰相元载贪鄙自肥和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勤政廉洁的故事。

长大后他入朝为官,不仅继续这么说,更是这么做。

当时宦官王振在明英宗朱祁镇面前很得宠,不断贪赃枉法,借着皇上宠信,很是有些肆无忌惮,文武群臣畏其权势,或求自保,或求仕途,纷纷上门走关系。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会款待酒食。但于谦偏就不买王振的账。若是有人问他、提醒他,于谦也总是笑笑,依然我行我素,不送还是不送。终于,有人劝他:不献金银、宝贝,送些土特产也是可以的嘛。于谦听后一阵仰天长笑,举起明朝官员长长的衣袖,打趣道:“谁说我什么也没带?我带有两袖清风。”并作诗一首:“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声明自己的立场。

如此为官,自然是要得罪人。明正统六年(1441年),王振就嫉恨于谦不肯逢迎,借故将于谦“下狱三月”,并准备在狱中用些“手段”。由于“山西、河南吏民伏网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如此大的舆论压力使朝廷不得不释放于谦,复命担任巡抚。

在封建势力仍巩固异常的明朝,这数千百姓的“上访”无异于一场小型的叛乱,上位者要想杀他们,随便找个借口,也就是分分钟的事。由此可见,于谦之于他们,到了让人以性命相托的地位。这种待遇,别说在当时,就算细数中华几千年历史,恐怕也没几人能做到。

对于这件事以后,回到京城后的于谦,史书上没有过多的着墨,只说他“食不重味,衣不重裘”、“廉清方正,一钱不私”,即使官居一品,依然“门第萧然,不容私谒”。这样的作风,怎能不让老百姓敬佩?在皇城被围之时,也就难怪他能一呼百应,屡屡挫敌。

于谦祠堂里,专门有资料就记录着他的生平。他的人生到了这里,却是转向了悲情,对于他来说,成也北京,败也北京。

战后被迎回的英宗不甘人下,隐忍多年后成功复辟。被于谦得罪过的人打起了“小报告”:您这些年如此,都是当年于谦要立新帝,否则……

最终,于谦以“意欲谋反”下狱致死。

被抄家时,兵丁准备十足,却在于谦家中傻了眼——这么位大臣,竟家“无长物,唯上赐盔甲袍带”而已。这结果自是无人信,于是,开始了掘地三尺的搜查。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于谦的“宝藏”——一屋子的书。野史记载,抄家的官兵都流了泪,遑论其他民众了。《于肃憨公集拾遗》记载,“天下人闻公死,咸惊而疑,而涕泣语曰:‘鹭莺冰上走,何处寻鱼嗛(于谦)’”。

于谦死了,但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没有死。他一生清廉、“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用一生履行了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受到了同时代和后人的广泛赞扬和推崇。林则徐说他“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更多的人,会在他的墓前吟诵或是写下他的名作《石灰吟》,将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人们对于谦的祭奠,不止是对他个人的推崇,更是对他所代表的“石灰”们的敬意,也是对端正歪风邪气的一种希冀。人们祭拜于谦,实不能给他带来什么,但他却能给我们的心灵也洒下“石灰”,消消毒。以先辈为榜样,在心里种下“石灰精神”的种子。当某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结出“清白”的果实,想必于老地下有知,也会开怀而笑吧。




于谦墓前的香炉里,几只余香散着屡屡青烟,不知是谁默默地前来祭拜
诗碑廊中,沙孟海手书《石灰吟》一首,纪念于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2-12-9 15: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秋雨几人识
陶佳苹

秋瑾像。百年风雨丝毫未减秋瑾的英气凛然。

     没想到,秋瑾墓是在这里。

西泠桥边,孤山脚下,一方小小的水泥地上,一尊汉白玉雕像孑孓而立。四周丛林掩映,没有高大的纪念碑,也没有建筑宏伟的祠堂,当我踩着秋日午后的阳光走近这方小小的土地时,甚至差点错过了它。的确,比起西泠桥的另一端苏小小墓的终年喧嚣,秋瑾墓显得寂寞多了。

静静地绕着陵墓走了几圈,孙中山书写的“巾帼英雄”犹在,字迹模糊的《鉴湖女侠秋君墓表》尚存,不远处,夕照下的西湖水波光粼粼,一片柔媚一片开阔。时光似乎抹掉了一切历史的伤痕,这里,安静祥和得让人忘了百年前的风雨。就连立于高处的秋瑾也因着这旖旎的风光柔美了不少,此时的她,手执长剑,裙裾翩飞,表情庄重而淡然。

久久在雕像前站立,我的思绪不禁飘进了历史书里……那里,是105年前;那里,秋瑾的表情与现在如此的不同。

1907年,腐朽羸弱、卖国求荣的满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一大批追求进步、反抗清王朝统治的革命党人正集结力量,暗潮涌动。

是年7月13日,浙江主事人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那一天,身着白衫,双手被反绑的她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粗暴推赶,却丝毫不能遮掩她身上的凛冽之气和坚毅之光;7月14日,受尽酷刑的秋瑾在被问到有什么话想留下时,毅然用手指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几个大字,血字苍迥有力,一如她毫不畏死的神色,震惊了庭审她的知县;7月15日凌晨,绍兴古轩亭口,观者如市,临刑前的秋瑾不作一声,最后抬头注视了一下家乡的人民,便俯首就刑,人们甚至看不见她那一刻脸上是否掠过一丝异样的神情……

就这样,一个革命志士死了,一个女子死了。秋瑾的死以及她留给世人的种种表情无异于一声惊雷,让一群沉溺在亘古不变中的人们看见了另一个世界,他们津津乐道于这个奇女子留下的话——“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缚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五年”;他们开始惊叹:“世上竟有这样的人存在!”

想到这里,再仰头看一眼秋瑾,她脸上的凛然英气陡然间突突地冒出来。

我试着将目光投注到更远。百年前,清朝的天空仍弥漫着封建腐朽的气息,多少女子尚锁在深闺里,多少人一如鲁迅先生笔下之愚昧,将英雄的鲜血当成是救人的药方,然而,秋瑾却出现了!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往脑海中深深求索,一连串的画面不断闪回:麻木苍老的闰土、眉头紧锁的孙中山先生、振臂呼号的知识分子、一张又一张的卖国条约……碎片式的想象并不能让我更清楚明白,倒是几天前为了探访秋瑾墓而在资料堆中找出的秋瑾墓几迁几回的故事在脑中越发清晰起来。

秋瑾生前曾留下一个心愿,希望死后能够埋骨于西泠桥畔,与岳飞之墓相伴。但谁都没料到,秋瑾死得这么突然。就义后,她被草草地埋葬于绍兴卧龙山脚下,连家人也不敢认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的哥哥偷偷地派人将其灵柩做了转移,她才在绍兴有了一个正式的安身之所。

但秋瑾的心愿早已为她的盟友们牢记,他们毫无所惧地表示:“要为秋瑾光明正大地筑墓。” 1908年初,秋瑾朋友、同是革命同志的徐自华和吴芝瑛冒着时局的危险,终于将秋瑾土塚建在了西泠桥畔,也就是今日秋瑾墓所在地。当年,当人们路过西泠桥边时,不仅能看到鉴湖女侠秋瑾之墓,还能看到一个高大的墓亭,檐角高挑,岿然而立,一如秋瑾之风骨。

然而,不久清朝廷就发现了颇为碍眼的“匪首之墓”,下令铲平。那年的12月,秋瑾的灵柩被强行运回了绍兴。而清廷仍不满足,1909年10月,再次唆使秋瑾夫家把她的灵柩运回湘潭。秋瑾的灵柩于是一路颠沛流离,直到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秋瑾墓才被郑重地迁回了西泠。

从南到北,又由北向南,一次次的迁走,又一次次的回归……当我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张百转千回的迁移图时,刚刚的疑问忽然有了答案——

是一股强大的信念让那个时代形成了成就“秋瑾”的土壤。这信念来源于对危难的担当,来自于对民族的守护,它让很多人放下自我,拥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气。而当它凝聚并加注于广泛的民间时,顷刻间,清王朝便催拉枯朽。甚至连百年后的我来追寻它,仍能感知到它给予那个年代的特有而美妙的光圈,那是一个民族的决绝、坚定,带着披荆斩棘般的豪迈……

这就是我们今日祭奠秋瑾的意义吧?我这样想着。

一阵匆匆的脚步声把我从深思中唤醒。原来是一对情侣无意中路过秋瑾墓。女孩瞧了两眼,嘟囔着:“咦,这里怎么会有秋瑾墓呢?秋瑾不该在绍兴吗?”我心中一震。是的,如果不是此番特意来访,生为绍兴人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位同乡埋首何处;如果不是刻意从故纸堆中找寻,我对秋瑾墓的种种磨难一无所知。

或者,我们不仅无知,还有冷漠。

踏在先辈曾流血牺牲守卫的土地上,我何曾想过以这种信念来滋养我的精神疆域?我的肩头除了微小的自我,是否还能扛起民族的危难、时代的责任?再进一步叩问,我们生存的空气中是否早已堆满功利,而少了信仰的踪影?

久久凝望秋瑾,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她遥遥对视。她的目光越来越锐利,让我不敢正视。




秋瑾墓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墓上的题字“巾帼英雄”为孙中山所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岳建良 发表于 2012-12-9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子湖头有我师
戴谦
正是这样一位意气书生,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廷对抗了近二十年

        说起长眠在西湖边的英雄,心里第一想到的自然是岳飞、于谦两位少保。听朋友说起才知,西湖边还有一位与他们二人并称为西湖三杰的明末英雄——张苍水。

能与岳于二人齐名,其人也定不简单,可我对他却了解甚少,带着惭愧,我踏上了寻访之路。从南山路苏堤路口苏东坡纪念馆对面,沿着一条笔直的青石小道前行约300步,便来到这位西湖之杰的长眠之所。这里北望镜湖,南倚翠峰,终日千章松柏蔽日,环境极其幽静。

墓前不远处便是张先生纪念祠,这是座被小水塘包围着的黑瓦白墙建筑,掩映在一片松柏林中,庄重肃穆。踏入祠内,便可看见一尊高3米的彩色张苍水塑像,虽身着布衣,却显精神矍铄,眼神犀利。祠内墙上有8幅彩色壁画,向人们讲述了张苍水波澜壮阔的人生里充满传奇的片段。

我开始跟着时光倒流至公元1645年,结识这个代表着一个时代终结的人物!

彼时,明王朝已势如残阳,清兵入关攻陷了南京,在明政府满朝文武一片“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腔调下,各地官员有的弃城遁逃,有的密谋降清。热血知识分子张苍水却“不识时务”,在宁波拥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事,率义军一同开始在浙东大地与清军开始周旋。

估计这时的清朝统治者绝不会想到,这名来自浙东的一介书生,会让他们“头疼”二十年。

起事后,张苍水先是与张名振部合兵对抗清廷,随后,他又请来南明主鲁王朱以海北上,与在南部活跃的郑成功互成犄角之势。

积蓄了一定力量后,1654年,他率部趁清军兵虚之际北伐,直抵燕子矶。1659年,他再次与郑成功分兵两路进攻清军,不到20天时间就连克宁国、歙县等地,占了四府、三州、二十二县,震惊清廷朝野。

由于南明政权内部分裂,占据南京后不思进取,加之随后几次战略上的失误最终导致此次北伐惨败,张苍水被迫率部退守浙东海岛。随着永历帝、郑成功、鲁王先后去世,南明王朝便只剩张苍水孤军奋战。直到清康熙登基三年之后,舟山南田悬岙岛,这个约数平方公里的岛屿便成了大明王朝仅存的“疆土”。

说来也怪,张苍水本是一个和领兵上阵扯不上干系的文人,可几年征战下来也练就了运筹帷幄的一套本领,他频频指挥“游击队”扰城袭地,清廷也是一筹莫展,就是消灭不了他。更让清统治者难以想象的是,在这样一个大势已去败亡已定的年岁里,一个弱质文人的骨头,竟然是如此之硬,招降招不了,围剿剿不掉,时不时还发动偷袭,整个东部沿海被这个书生搅得鸡犬难宁。

“张苍水于浙东沿海某镇袭击守军,张苍水再率匪夜袭某地粮库,张苍水又伏击商船队……”各地街头巷尾关于他的传闻消息不胫而走,张苍水这个名字在民间也成了一个传奇。

他的名字,对清统治者来说如刺在哽。虽然他的这种闹腾,其实根本没对清朝造成多大的损失,可二十年了,这个前朝孤臣于东海“嚣张之极”,就是捉拿不到,岂不是让人看朝廷的笑话。更何况他活着一天,就意味着普天之下非尽王土,率土之宾非尽王臣,就意味着前朝的根未断,气未绝。这种象征意义,让统治者浑身不舒服。无奈,只得加强禁海令,坚壁清野。

接下来,张苍水的日子很不好过,无钱无粮,旧部也走的走散的散。1664年6月的一天,张苍水站在悬岙岛岸边大石上,面对着压低的乌云和拍岸的怒涛,回想起自己的种种境遇,感慨万千。多年征战在外,父亲死时得不到安葬,弟弟张嘉言也不幸牺牲,而妻子、儿子被清廷俘虏成为要挟投降的人质,看来,以死殉国是迟早的事,他不由长叹:“楚歌声里霸图空,匹马归来势自雄。四百年余炎火断,谁知隆准一重瞳。”

这种不祥的预感很快在康熙三年七月二十日黎明时分“灵验”了。在晨暮的掩映下,清军的8条战船在张苍水两名贪生怕死的旧部下林生、陈满的指路下,靠近悬山岛。虽然有着多年的游击战经验,张苍水将营地建在了悬崖之上,已是难寻易逃。可有叛徒的指路,清兵顺利寻路攀上了悬崖,将张苍水的营房围了个严严实实,毫无防备的张苍水终于被擒。虽仅是中年,可长期在海上生活,营养不良的他脸型消瘦,头发渐白,型似花甲之人。

对于这段历史,《圣祖实录》收录的赵疏呈报上级的公函原文这样描述:“逆渠张煌言盘踞浙海多年,其下伪官节次投降,惟张煌言抗不就抚。臣与京口将军刘之源先后发书遣使,谕以祸;描,劝其去逆效顺。张煌言至死不悔,虽将随从兵弁、船只起发进关,犹借名归隐,徜样海外。臣即驰赴定海,会商水、陆提督哈尔库、张杰,分遣将士,配坐船只,由宁台、温三路出洋搜剿,毁其贱巢—,歼其余党。侦知张煌言披缁远遁,密令骁勇将备徐元、张公午扮咸僧民,随带健丁、火器,潜伏普陀山一带,仍拔将弁,扼守要路,以防奔窜。至七月二十日,望朱家尖有赶缯船一只,急攀火器前击,获有活口林生、陈满等,知张煌言现在悬山范岙。徐元等即驾所获贼艘,尾随八莱兵船,令活口林生等仍扮差田原船,使之不疑。乘夜进一小港,从山后觅路,突入帐房,遂擒张煌言及其亲信余党;从此奸宄完绝迹,海宇肃清山......”

好一个“从此奸宄完绝迹,海宇肃清山”,这根扎了二十年的刺儿终于被拔掉了,清王朝统治者也不再如坐针毡。

“如能令这个硬骨头折腰,岂不更显我朝天威?”清朝的统治者面露狡黠的笑容。

于是,一场康熙导演,由张苍水故交、亲友、同乡联合主演的劝降大戏开幕了。一群留起了辫子的汉人对这名阶下囚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车轮战招安。

其实,这一幕幕劝降的戏码,张苍水并不陌生。从1651年,浙江提督田雄向张苍水递来劝降书时开始,他已多次收到招降、封官许诺,当年那么艰难的时候,面对威逼利诱,他已毅然决然拒绝,此时又怎么会动摇呢?身边这么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在鬼门关的那一头已候多日,想起这些,张苍水心如止水,一心求死。在从宁波押往杭州的途中,坐在囚车里的张苍水借诗言志,向世人表示决定以岳飞、于谦为榜样,绝不偷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慷慨意气,掷地有声。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信史传。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照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身为文人的张苍水毅然选择了引颈受刑,成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爱国主义教科书的又一个精神标杆。

据说当年还发生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他的囚车从西湖边路过时,一位老百姓悄悄将一个写了字的石头扔进了车里,张苍水低头一看,石头上写着一个“死”字,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知壮士心意已决,沿途围观百姓纷纷鼓掌传诵以示敬佩,清朝的统治者最后只得决定“成全民意”。

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且不去深究,仅从故事里的“民意”来看,人们更愿意看到一位让人仰首观之站着死的英雄。入狱后的第48天,也就是康熙三年九月初七日,张苍水赴杭州弼教坊受刑,感山景叹了句:“好山色!竟落得如此腥膻!”慷慨就义。

看完故事,站在祠内,我与张苍水的塑像对视良久,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眼神如此坚毅,想必从进行这场抗清斗争开始,将是什么样结局,他心里早已有数,可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种坚忍不拔不言放弃的精神和不畏强权百折不挠的风骨,不正是当下浮躁的社会最缺的东西么。

当我们欲畏难妥协时,当信念摇摆不定时,不妨想想张苍水,想想他的这句话:“西子湖头有我师。”




如今与张苍水常年相伴的除了南屏翠柏,就只有这两位同时就义的部下了。
坐在牌坊下休息的人们,是否会讲起张苍水的故事呢?
祠内的两尊土炮似乎仍未散尽当年的硝烟
幽静的墓道另一头通向熙攘的湖边南山路
游人大多是无意之间发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绍宝 发表于 2012-12-9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景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佞臣铸
忠孝文武智勇全
万代敬仰岳武穆
     ----绍宝壬辰龙年冰月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随旺 发表于 2012-12-15 2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景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佞臣铸
忠孝文武智勇全
万代敬仰岳武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4-26 18:31 , Processed in 0.17954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