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繁体中文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岳飞网·微信秒登录

电脑版尽能领略岳飞网的风采岳飞网公众号、抖音期待您的原创作品“岳飞网交流中心”不能登录,请加微信13907371163及时沟通解决
查看: 5262|回复: 11

[原创]花朝七律二首——武穆冥祭献礼作品

[复制链接]
丘山香君 发表于 2007-4-18 10: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朝七律二首
     
            其一

花朝岁岁百芳游,敕降枝头媚始羞。
洒泪抛珠垂首咽,噙香抚艳对天惆!
仙卿送暖霜寒怯,魍魉从来怕勇貅。
锦色千红娇易谢,香留大地壮神州。

            其二
             (病中感怀--偶感天气)

氤氲笼罩未识春,滃浴枝头已挂痕。  
室冷娇娥寒弱怯,衾温圣母暖乾坤。
披雯绾叇谁临世,降露拂尘是为君。
润物翩翩飘瑞雨,举杯同庆敬花神。
 楼主| 丘山香君 发表于 2007-4-18 1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抱歉,武穆寿辰过了这么久才发过来,汗!因为是参加了八千的“假面舞会”,面具不拿下,不好直接发过来,所以花朝当天只发了那个“红尘有你”,托到今天才拿来,真是不好意思。望大家谅解,另外,小女子初弄拙笔,实在献丑,大家多多指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丘山香君 发表于 2007-4-21 17: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岳云吧的朋友们还提醒我,这两首诗中有些生僻字,为方便大家阅读,这里注解一下吧!


1.魍魉:读音wǎng liǎng。一种说法“魍魉”是小鬼;另一种说法“魍魉”是山中精灵;还有一说“魍魉”是黄帝时期“蚩尤”手下的一员将领或说是妖怪吧。  


我只记得这三中说法了,在百度查了一下,找到一个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03208.htm 粗略看了下,这上面还详细,顺便帖过来,方便大家看。  


“魑魅魍魉,莫能逢旃。”(见南朝萧统《文选》)又《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有注云“罔两,水神。”  

“魍魉”是水神的说法,在晋朝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有载:“昔颛项氏(五帝之一,传为黄帝之孙,号高阳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长江)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小鬼”据清朝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应为“小儿鬼”)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罔两,山川之精物也。”而《孔子家语?辨物》则云:“木石之怪夔魍魉。”同一说法在《国语?鲁》、《史记?孔子世家》可见,相信是参考同一资料而写的,但它已不只是水神而也是山中精物了。  

宋朝罗泌《路史?后纪四》中,它又成了蚩尤的手下:“蚩尤乃驱罔两,兴云雾,祈风雨,以肆志於诸侯。”可知这种叫罔两或魍魉的妖物,到了宋朝已被人纳入远古神物之一了。  

蚩尤先生不只有魍魉当手下,连“魑魅”也是,唐朝杜佑《通典?乐典》曰:“蚩尤乃师魑魅,以与黄帝战於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以御之。”魑魅又是何物?《史记?五帝本纪》之索隐引服虔云:“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  

事实上,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罔两”是影子外层的淡影,可见於《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罔两与“景”(影子)的对话。  


另外还有一个网址也很全面,就不再次粘贴了,有兴趣的进去看看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44285.html  



2.貔貅:读音pí xiū 。传说中的一种神物,有镇宅、辟邪、求财的象征。“貔貅”是一种勇猛的神物,传说曾帮助黄帝打败蚩尤。  

京剧荀派名剧《荀灌娘》中,那段儿“娃娃调西皮导板”转“原板”再转“摇板”的“改男装只觉得威风浩荡”那段唱词中,荀灌娘曾唱“再借来勇貔貅扫灭虎狼”。  

另京剧《洞庭湖》一出中,第十场,牛皋和韩世忠对唱中牛皋两句唱词都提到“貔貅”,牛皋(唱):将领百万勇貔貅。牛皋(唱):岳大哥掌帅印统领貔貅。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到的关于“貔貅”的介绍,就不一一贴上了,有兴趣的去看吧!  
http://post.baidu.com/f?kz=151446588  
http://post.baidu.com/f?kz=135538896  

  
3.氤氲:读音yīnyūn,意思是烟云弥漫,水气多。  

4.滃:读音weng,读三声,意思:水气很盛,湿润。  

5.雯:读音wén,意思:花纹的云彩。  

6.绾:读音wǎn ,意思:盘绕,系结,绾起  

7.叇:读音dài ,叆叇ài dài ,意思:云彩很厚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丘山香君 发表于 2007-4-21 1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初弄拙笔,实在稚嫩、生涩的很,许多朋友反应看不懂,真真暴汗如雨。

考虑到我让大家阅读起来为难,且写的不易懂,我就将功补过吧!将这三首不太像的歪诗,逐句解释给大家听,大家听后别骂我哦,更别嫌我罗嗦,谢啦!


下面开始逐句解释啦!  

先说《其一》  

第一句:花朝岁岁百芳游,敕降枝头媚始羞。  

注解:年年“花朝节”将至,百花盛开,她们奉了天地的谕旨来到人间,开满枝头,欲放还休。(形容从花骨朵到盛开这一过程,所以“媚始羞”)。用“花神”比喻“花朝节”这天出生的岳飞。他是花的化身。  


第二句:洒泪抛珠垂首咽,噙香抚艳对天惆!  

注解:花开必有花落,赏花人(我自己)这样想,不觉伤悲(有些像“葬花吟”了,呵呵。)不免思绪万千,滚滚泪珠不自觉的就下来了,最后,低着头看着地下的落花,哽咽哭泣。手扶花枝,仰头望天,悲叹!  

这句实际上是双重含意,不仅仅是我赏春,感伤花开花落,深层意义是睹物思人,写的是“明媚鲜艳能几时”,伤心人悲的是“朝朝思卿,春暮难寐”,感慨人生如花开花谢,想念武穆。故而垂首对着落花哭泣,时而又对天惆怅。  


第三句:仙卿送暖霜寒怯,魍魉从来怕勇貅。  

注解:仙卿指代“花神”。花神降临,冬天过去,将春天送来,百花把残余的霜寒驱散,大地回暖。魍魉指小鬼,貔貅是勇猛的神物。小鬼自始至终是害怕勇貔貅的,人间道义“邪不压正”。  

此句深层含意,仙卿即花神就是岳飞,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作用无疑如同冬去春来驱散残霜一样。魍魉指代金兵、兀术、金方势力,以及邪恶的赵构、秦桧等投降派。貔貅指代岳飞、岳家军、正义的化身。魍魉又有一种说法是蚩尤手下将领,貔貅有一说是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的勇猛神物。所以这两者本身就有胜败之分。勇猛的岳家军无坚不摧,如同鬼魅的金军如何能敌?岳飞如同勇猛的貔貅,赵构、秦桧之流的小鬼如何能与之相提并论,如何能不惧怕?  


第四句:锦色千红娇易谢,香留大地壮神州。  

注解:花无百日红,越是美妙的越短暂,百花虽好,娇而易谢,可落花的余香却永远留在人间,留在了大地上。  

这句回避了直面“风波亭”一事。而写岳飞事迹永久流传,岳飞品德彪炳千古,岳飞精神香溢神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丘山香君 发表于 2007-4-21 17: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其二》  

要先说明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这首病中感怀天气,是因为3月19日(周一)至3月25日(周日),这一周北京都是阴天并且雾气大,空气中水分多,有点像南方的天气,正赶上从3月22日(周四)起一直到3月25日(周日)这四天我病毒性感冒发烧,到25日,周日那天还下雨了。所以心中有感而发。  


第一句:氤氲笼罩未识春,滃浴枝头已挂痕。  

注解:云雾弥漫,雾气笼罩着北京城,虽然春分已过(3月21日,那周三),却难以看出是春天,北京的春天却出现了类似南方冬天的景象,使人难以知晓春天已到。潮湿的空气滋润着树枝,枯枝上湿漉漉的。犹如洗过澡一样。  

深层意,花朝将至,武穆寿辰即将来临,思念之情尤甚。又在病中,病弱的脸上不时湿漉漉的。  


第二句:室冷娇娥寒弱怯,衾温圣母暖乾坤。  

注解:易安居士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正是如此。所有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如娇娥一般,怯弱的矗立在那里。大地母亲实际上已经回暖,只是云雾遮住了阳光,虽然空气潮湿,感觉寒冷,可土地已经和暖了,温暖着“娇娥”的根部,使她们不会受寒。  

深层意,岳飞在当代如同此时此景的“娇娥”一般,虽然一时“乍暖还寒”(总有些人为某些目的诋毁他),但是大地母亲会给他送去温暖的,公道自在人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三句:披雯绾叇谁临世,降露拂尘是为君。  

注解:披绾着五彩的祥云,这是谁要降临世间呀!降下的甘露拂去尘埃,那是为了你啊!  

深层意,将“花朝节”这天出生的岳飞暗喻为花神。此时离花朝节已经不远了,出现这样的天气,那是因为花神要来到人间了,所以天空中大有“净水泊街,黄土铺路”这式,降下甘露,洗去浮尘,铺着祥云,来迎接花神的到来。  


第四句:润物翩翩飘瑞雨,举杯同庆敬花神。  

注解:滋润万物的瑞雨翩翩飘下,这是万物举起杯共同敬贺花神啊!  

深层意,飘下的细雨,如同心中眼泪,这是心雨最洁净,这是心泪,最悲痛,最相思。这是为花神你啊!用我的眼泪、用我们网上全体岳家军的纯净的心泪来纪念你,这心泪醇得犹如甘酒,浓烈的化不开,这是万艳心血酿的酒,我们共同举杯庆贺你的寿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EMING1 发表于 2007-4-22 0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君确不愧才女称号,你的文学诗歌造诣深不可测,以致“曲高和寡”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不愿过多的研究探讨深奥的东西,人们越来越喜欢简单明了的。
所以,我常有一种“杞人忧天”的感触,中华民族优秀的古汉语及其文学作品,难道也将象考古一样将来只有少数的“考古学家”拿着“放大镜”细细观摩。
举个实例,我珍藏的《岳氏家谱》仅是民国九年我的曾祖父续修的。至今仅仅70年的时间间隔。我的宗族没有人愿意仔细研读,都说都不懂。唉!
我也读不太懂,可是责任感驱使我“我要让家谱流传下去”,于是我用了3个月时间,断句、注解、翻译、查证史料、注明文中提及的历史人物的简介。将8篇序言、1篇例略及正谱中叙述先祖功名业绩、生平事迹的文章一一整理打印,好,看的人多了,理解宗族历史的人多了。可是,文言文表达的文学内涵却流失了……
难道文言文将象毛笔一样远离现代“文明”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UEMING1 发表于 2007-4-22 0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主题相关图片

家   谱  序  言


时任清拨贡山西候补州判俞服休序言


岳氏之传由来久矣。自神农之后,为尧四岳而承其嗣者,遂以官为氏,则源远流长。考其始之所自出,可信而有征(证)矣。历史所载,有传有不传。至大宋武穆为千古忠烈之最,勋名事业彪炳一时。云之战功崇祀彰德;珂之惠政入祠嘉兴;正之爱民尸祝兴化,俱俎豆馨香、钟鼎铭识。他如钟秀之诚格豪滑;升龙之声垂里党。均以孝友著名,脍炙人口、远稽志乘、奕奕有光。
    则润生之修祖谱,亦非无意也。观其原籍南京凤阳县文贤乡,在高宗南渡之日,正岳氏报国之年,或者以汤阴故里为金人所占据,而因宦迁居于此欤。但九世祖所存供状,载始祖于元顺帝三十六年,四川邵元帅部下归附从军。渡江克常熟、高邮、庆江接应安丰克湖广,杀败张寇有功。选充壮士,改名曰吴元年等语。查纲目所载,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即明太祖洪武元年。则谓元顺帝三十六年,恐三字为二字之讹。又载太祖渡江时,江西行省参政陶安,首谒军门陈王道。吴元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朱元璋称吴王。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年朱元璋称年号为吴元年。一三六七年朱元璋称帝太祖,国号明年号为洪武元年)征诸儒议礼,命安为总管。则状载渡江或从太祖渡江为吴元年(俞服休前辈误将吴元年当成入滇始祖岳贵的别名)。当日并不知为岳氏也,殆纲目与供状两歧故欤。其后洪武十四年调随颖川侯傅友德克云南大理等处又在鹤庆交锋阵亡,遂为岳氏入滇之始。吾不敢谓润生入滇之始祖之非武穆之裔也,润生勉乎哉。昔狄武襄(狄青 :字汉臣。北宋名将,官至枢密使,掌握了军事大权。)不附于梁公(狄仁杰死后,武则天追赠其为文昌右相。中宗即位,赠为司空。睿宗时,追封为梁国公)。以士各有志,不必徒袭其名,而沽其实耳。苟克自树立,安知异日不再出一震古烁今,如武穆其人者,为后先辉映之美。润生勉乎哉!兹以族谱丐序于余,余阅之自卷首以至终篇,考核精详、图绘明晰,搜罗采访不遗余力,润生亦大费苦心矣。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尊祖敬宗,敬宗故睦族。将来以派别支分之伦,而获知一本九族之道。则润生之继晴岚公一修也,又可缓乎哉。后有赓续润生而修者,虽百世可知也。
                 时
             民国九年岁次庚申中秋月之朔肆日
清拨贡山西候补州判友生俞服休弁言
[注] 1、神龙--传说中原始社会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
2、“为尧四岳而承其嗣者,遂以官为氏”—尧舜禹时期设“岳官”封侯统领部落,当时有“四岳”分别治理四大部落领地。禹建立夏朝,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侯河南汲君,降旨为“太岳官”。其长子袭父封,遂以国为姓,易姓吕。次子袭“太岳官”赐“冯翊”,后来次子即以官名姓“岳”,生子取名为“岳先龙”岳先龙即为岳氏之源。
3、云-岳云(1119-1142) 岳云,字应祥,岳飞之子,云十二岁从张宪军,慷慨忠勇,颇有父风,飞各次征伐,未尝不与。每战手握两铁椎,重80斤。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随州时,云先诸军登城,攻下随州,为军中勇将,颖川大战,冲锋陷阵,体被百余创,甲裳皆赤,后被秦桧、张俊诬陷,与父同时被害,死时23岁
      4、珂-岳珂(1183~1240)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曾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知嘉兴府,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等。
     5、正-【明】岳正(公元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七二年)字季方,自号蒙泉,学者称蒙泉先生。淳县人。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卒于宪宗成化八年,年五十五岁。工书,画葡萄称绝品,雕镌悉臻其妙。第正统进士,授编修。天顺初,(公元一四五七年)改修撰,命以原官入阁。因忤石亨、曹吉祥,谪钦州同知,戍肃州。成化初,诏复修撰。出知兴化府,致仕。卒,谥文肃。正博于学问,为文风骨峭劲。撰有类博稿十卷,又有类博杂言(均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
6、钟秀-岳钟秀(约1575年~?)字于宣,号元懿,楚州人。初任德化知县,后改任新野知县。他为官清正,当地人十分敬重他,地方风气也因此变好,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人”。后升任刑部主事曾驻云南办案,平反不少冤案,在任澜沧兵备道兼摄六道期间,管辖的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岳钟秀安抚居民,发展生产,努力消除民族隔阂和反朝廷情绪。后任甘肃参政。因在任时两袖清风,解甲归里后,出门备不起马车,直至老死。
     7、升龙-岳升龙(?~1715)字见之,临洮府永泰(今白银市景泰县永泰堡)人,祖籍河南汤阴,岳镇邦之长子,岳钟琪之父,岳霖第十九代孙,岳飞第二十代孙,清康熙年间著名军事将领。最后请辞于四川提督,康熙五十四年卒于四川成都。岳钟琪(1686~1754),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清朝著名的军事将领。雍正年间,屡征准噶尔。官拜宁远大将军。
8、陶安-字主敬,元末明初当涂人。六岁丧父,矢志读书,日记千言,敏悟异常。稍长,投师李习兄弟,博览群书,尤深于《易》。元至正四年(1344),中浙江乡试,八年,授明道书院山长。十四年冬归省,避乱居家。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至当涂,陶安偕李习及乡里父老迎谒,即被召见。陶安向朱元璋献议:“海内鼎沸,豪杰并争,明公(指朱元璋)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朱元璋问他:“吾欲取金陵如何?”陶安说:“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朱元璋从其言,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不久朱元璋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历史上以金陵著称),授陶安为兴国翼元帅府史令。十六年(1356),朱元璋称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任陶安为左司郎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武穆后人 发表于 2007-4-22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明宗亲,应把家谱序言在寻根问祖版发一新贴(楼主),加在这里不便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玉川 发表于 2007-4-22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明宗亲,此帖作为跟帖发表太可惜啊,这也是宝贵资料而且是你首次整理绝对原创,请发去寻根问祖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岳俊言 发表于 2007-4-22 19: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是好建议,因为很多认证非常需要这一段的内容哦[em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嗨!您好:
欢迎来到 岳飛网。
我的名字叫丫丫
很高兴能够为您服务!
如果已经注册【请立即登录并按丫丫提示一步步完成我就不会再来烦您了】
还没有账号请【实名注册(中文)】

手机版|小黑屋|岳飞网 |打赏 |岳飞网动态43090302000031

GMT+8, 2024-6-8 22:53 , Processed in 0.1746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