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应县城
毛主席曾经唯一一次为解放一座县城而批字,这就是山西应县县城。当时驻守应县的是乔日成,他所领导的乔军是由尚勇好斗的应县本地士兵组成。加之乔日成凶狠残暴,双手开枪弹无虚发,使得解放军损失惨重。久攻不下时,正当解放军对乔匪发动第三次冲锋,激战正酣之际,乔日成也俯身在垛口后面疯狂地向我军射击,岳中正认为他此时没有防备,正是报仇雪恨的大好时机,于是近距离地端起手枪,瞄准乔的腹部“砰”地就是一枪,乔日成应声倒地。
乔被击中腹部后并没有立即毙命,而是命令贴身卫士将他秘密抬下,并且严令内部人员对此事要严守秘密,以免扰乱军心,影响匪徒们的士气。乔日成被抬下后迅速送到匪军医所,匪军医们马上组织手术抢救,但由于子弹射穿内脏,伤势过重,两天后,乔日成终于不治身亡。
乔日成死后,我军第十旅的攻城战士们也迅速地攻占了应县县城,乔匪的部下非死即逃,真正呈现了土崩瓦解之势。
乔日成死后,乔军的领导权被二把手张泊掌握,岳中正被铡首示众。张泊率乔军出逃内蒙为匪,后被解放军俘虏处以极刑。岳中正刺杀乔日成的原因至今是个谜,乔军定论及民间流传皆谓其为地下党员。而政府认为岳家拿不出入党证据,且认定其与乔日成小妾私通,故为情杀。
雁北巨匪乔日成
中国十大土匪中有一名雁北巨匪,名叫乔日成。此人个子不高却手段狠辣,读书期间就爬到屋梁上用砖瓦敌全班同学。出身社会后打家劫舍,邻县浑源的财主闻其名而丧胆。其父将其告发,遂被下至死牢。奉军入晋,乔率狱友越狱还家活埋其父,后组建乔军统治应县多年。
乔日成生性狡诈多疑、阴险毒辣,命丧其手者无数。其为匪时,稍有不顺其意者便被夜里枭首挂于树枝。后收编群匪组织保乡团,归顺阎锡山后统治应县多年,实为独立王国,所部被百姓称为乔军。乔日成平素表情冷酷,偶然发笑便是要取人首级,故其手下皆不惧其怒却深惧其发笑。
朱元璋曾在山西应县落发为僧?
应县文化工作者在南河种镇东崔庄村大安寺内研究所存历代石碑时,发现一元末石碑上所载该寺当时的出家僧众名录上赫然有“朱重八”的字样。于是有人大胆推测,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早年出家后,曾云游至地处山西雁北的大安寺长期羁留。
章弘斩应州文脉
在荒凉的雁北地区,应县也算是人杰地灵了。出了不少小文人,小官僚。传说古时曾有一任应州知县名叫章弘,懂风水术。他算得应州能出一升玉米那么多的官,便在县城中心四个街口各埋一把铡刀以斩文脉。自此到上世纪末为止应县多出油画匠,据说数量有一升玉米那么多。
章弘斩应州文脉的传说早远去了,远得连年代都被人们遗忘了。施工队在应县城内搞地下作业时并未发现那四口铡刀。倒是在西北三十余里外的曹娘村,有一座破败的老城池,其东西门位置各出现门板大小两块锈迹斑斑的刀形铁片,不知可否验证传说。然曹娘村以曾于北魏时代出过曹姓皇妃遂得此名。
应县惊现杨广后裔
隋帝杨坚和杨广父子,以截然相反的形象定格于中国浩渺的历史画卷中。他们各自的归宿皆有史实载明,但其后裔却鲜有人去考究。日前传来消息说,山西应县水沟门村的杨氏家族却自称为杨广后裔,并称有家谱可为佐证。水沟门为应县东北龙首山系一小山村。
青草凹
应县有一座尖顶山,山腰处有一凹处,名曰青草凹。相传宋前其名为狼属凹,后杨家将于此镇守时因嫌其名不吉于杨姓,遂改现名。尖顶山有一山洞,为古代采金矿洞。里面曾出土石杵,铁锹与瓷碗。瓷碗上有字符,据发掘者讲曾将该碗送与应县文化馆,鉴定为宋代瓷碗。
六郎城
应县由于地处雁门关外,有很多见证古代中原汉民族政权与游牧民族对峙的遗迹。茹越口,作为古时辅助雁门关防卫功能的五口之一,至今仍残存有古代城墙。另在其西南山坡之上有古代军营一座,号曰六郎城。传说宋时杨六郎曾屯兵于此,以拒辽军。于山下视之,其势甚险,是为兵家良地。可惜城中空空如也,仅有没腰荒草点缀其残破景象。
护驾岗与狼峪
雁门关向东七十多里远的地方,有一座落于山脚下的村庄,名叫护驾岗。村名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是杨家将血染金沙滩时,宋天子曾暂驻扎于此地。有说北魏帝曾于此驻跸。而村中老人们则说此村古名瓦岗寨,因曾护驾李世民遂得此名。听来荒唐,却似可以以该村村民多姓李作为佐证。
从护驾岗向东顺着山脚走三里多地,就是狼峪村。村民多姓孟,且自称为孟良的后代。传说村中曾有不少杨姓人家,但均由于天灾人祸而搬离该村。老人们说杨与羊谐音,因而杨氏族人不宜居于狼峪。不过狼峪是否与杨家将故事中的两狼山有关系,倒是个值得考证的问题,或可佐证传说。
|
|